中国沿海航行的难点和对策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沿海海岸线长,南北跨度大。航区内一年四季雾情不断,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夏秋季节的台风常常来袭,进入冬季后的冷空气频频施虐,甚至出现寒潮,冰封。渔船常年活动在沿海的各个渔场。所以,我国沿海被航海界认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航区之一。为此,研究和探讨沿海航行的难点和对策有利于船舶运输的安全,对沿海航运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雾中航行 海雾是影响航行安全的一种天气现象。因海雾带来的能见度不良造成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的海损和海难事故时有发生,作为航海人员能了解海雾的形成和影响,掌握并遵守雾航时的注意事项,对沿海航行安全关系重大。 我国的黄海中部和南部,长江口及舟山群岛,北部湾是三个相对多雾的海域,海南岛以南,台湾以东海面受暖流影响,常年水温教高,很少有雾;而海雾出现最频繁的是成山头和石岛一带海面;渤海海峡附近也是多雾地带,而渤海的雾情相对少一些,冬季常有蒸气雾出现。从范围看,舟山群岛一带的雾区宽约二百海里,而六月的黄海几乎全部被海雾占领。从时间看,沿海的雾情出现最早的南海北部沿岸,一月份开始,东海和黄海的雾情都出现在三月,其中浙江沿海和长江口的雾情最盛期是四到六月份,而黄海的雾情最盛期为六到七月份,八月份以后,沿海的雾情就逐渐减少。可以看出:沿海的雾情在时间上从春至夏,冬季也有,在地理上由南向北,这与沿海的近海海流系统的分布和暖湿气流的活动有关。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偏东到偏南风最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因而只要偏东或偏南气流的天气能在沿海维持一定的时间,海雾就会形成。 再看看我国沿海几个雾航复杂水域。 老铁山水道是进出渤海的重要通道,供商船航行的航道宽度仅有六海里,进出渤海各港口的船舶从各个方向到这里集结并辐散,通航密度相当大,由于船多航向变换多,航向交叉机会就多,尽管大连交管中心管理这个海区,但在航道及其附近除航船外渔船也不少,使通航环境更趋复杂,是雾航事故多发区域。 成山头海域是北方沿海的南北海上交通枢纽,由于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捕鱼船舶云集于此,而一些地方航运公司的船舶不主动和交管中心配合,对分道通航制的有关规定遵守不严,据统计,在该水域发生的多起雾航碰撞事故均为违章航行造成。 长江口水域指东经 1 2 3 度以西,南北在 2 9 度至 3 1 度北纬之间的宽广水域。从通航密度看,大量南北航线的过境船舶与进出上海港,长江沿岸港口以及舟山群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