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世界一流集装箱码头为目标的系统作业效率管理 上海沪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上海沪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丹麦埃彼·穆勒—马士基集团(A.P. Moller-Maersk Group)所属的码头公司(APMT)在中国上海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1 亿元,其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占 51%,APMT 公司占 49%。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9 月 12 日,并在 2003 年 2 月 17日开港试运营,经营上海港外高桥四期集装箱码头。码头距长江入海口80 公里,码头岸线(干线)长度 1250 米,码头前沿水深-14.2 米,有4 个可容纳第四代兼第五代集装箱船的泊位和 2 个长江驳船泊位(驳船岸线长 187 米),港区陆域面积为 155 万平方米,码头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其中超巴拿马桥吊 12 台,驳船桥吊 2 台,轮胎吊 48 台。公司现有在册员工 555 人,外包劳务人员 780 人,公司年作业能力现已达 300 万 TEU1以上,营业收入超过10 亿元。 一、成果背景 作为上海地区最大的单体码头,沪东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集装箱码头为目标的系统作业效率管理的背景主要有以下五点: 1、提高码头的系统作业效率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求 上海港直接依托我国经济最活跃的江浙地区,背靠长江三角洲,处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T” 字型交点上,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杭嘉湖在内的十五个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乡镇工业最发达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量逐年攀升,为集装箱的生成提供了充沛的适箱货源,并直接推动了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上海港在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目标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提出,上海港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截止 2004 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世界第三,并仍以年均增长 20%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长。在上海港逐步成长为世界级大港的过程中,沪东集装箱码头的作业密度也随之不断提高:码头设计吞吐能力 180 万 TEU,实际已超过300 万 TEU,平均每米码头泊位的吞吐量和平均每台桥吊作业量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04 年,沪东集装箱码头的泊位利用率已达 80%以上,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