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防护防爆等级 常用知识 2008-10-14 20:05:09 阅读602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IP X X 第一位表示防固体侵入的级别: 0. 无防护 1. 防护大于50mm(如:手掌) 2. 大于12mm(如:手指) 3. 大于2.5mm(如:工具,导线) 4. 大于1.0mm(如:导线,细棍) 5. 防护足以造成危害的粉尘。 6.表示完全防尘 第二位表示防水侵入级别: 0. 无防护 1. 防滴水 2. 防下滴倾角小于15°的滴水 3. 防喷洒水,倾角<60° 4. 防护来自所有方向溅水 5. 防护来自所有方向水柱 6. 防护水溏或高压水柱 7. 侵于水中150mm~1m 深,防水 8. 埋于水中,适合连续侵于水中,防水 (例如:IP65 即表示完全防尘,并可以防护来自所有方向的水柱) 防爆常识 一、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 1 .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 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 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 : 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 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 ; 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 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 产生燃烧和爆炸。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 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 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 .基本防爆型式 (1 ) 隔爆型“d” 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 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 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 GB 3836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 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 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