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保险经验交流今年以来,××县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为目标,以国务院38号文件和省政府6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把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构建“和谐××县”、“平安××县”的重要抓手,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认真抓好组织领导、平台建设、宣传发动、劳动监察和劳动稽核四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工作新的突破。到9月底,全县工伤保险净增扩面910人,是市下达全年目标1.5倍,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主要做法是:一、抓领导,明责任,提供工伤参保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县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在集中学习时分别进行了认真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加入工伤保险工作重要性认识。今年年初,我县组织召开了我县历史上首次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县大会,对全年社会保障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明确各项工作任务。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把社会保障各项任务列为乡镇、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县考核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下发了《2007年××县社会保险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责XX县区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对各乡镇、部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根据通报情况,对进度落后的进行重点督导,要求其说明原因,制定措施,限时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任务的落实。此外,我县还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二、抓平台,强服务,构建工伤参保“绿色通道”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要抓住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第1页共3页要抓好“两点一线”,即:以乡镇劳动保障所为节点,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支点,切实增强县乡保障机构服务功能,加强县乡保障机构“热线”联系,努力形成以支点为中心,以节点为纽带,服务硬件、软件和谐搭配的农民工参保“绿色通道”。在乡级平台建设上,首先明确了由乡镇经贸委主任具体负责本辖区社会保障工作,并统一调配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工作。其次,针对乡镇劳动保障所深处基层,情况明、底数清的实际,由乡镇劳动保障所对辖区企业上门摸清企业和从业人员底数,利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摸清辖区内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底数,登记造册,建好台账。与此同时,还为广大企业详细讲解社会保障各项政策,为他们答疑释惑,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县级平台建设上,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力量,成立了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调配了精干人员,增加了服务设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一线”建设上,开通了XX县劳动保障网,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实现了联网,各乡镇社保所明确了专门信息员,定期向县上报有关情况,使县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能够动态掌握企业、从业人员变动一手情况,为跟踪服务奠定了基础。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切实把软件建设做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每次都明确一名业务科长授课,讲解有关业务知识,局长不定期对每位工作人员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切实提高了全体人员业务素质。二是健全各项制度。县乡保险经办机制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使各项业务开展有章可循。三是畅通服务渠道。始终秉承诚信为保险理念,加强部门协调沟通,畅通工伤医疗费发放渠道。建立了工伤医疗费发放限时制,把住院后七日内作为发放日,专门负责将养老金发放到位。截止目前,我县支付医疗康复费、医疗辅助费等106.8万元,全部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无一人拖欠。具体工作中,在便民服务上做大文章,对社会做出六项承诺,亮明程序,亮明时限,亮明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