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_第1页
1/7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_第2页
2/7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_第3页
3/7
供学习参考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 农田尾水1.1 农田退水的现状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开展,成为社会经济开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 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 60%~87%。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 60%和 40%~50%。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 81%,磷占到 93%。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 30%~7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占到 70.19%。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无视。有研究说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 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 25%和 18%。而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 200 多条,水稻生产上的大水大肥方式导致氮肥随农田沟渠退水流失进入黄河到达 20%~65%;灌溉期排水沟水供学习参考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劣吁类水质占 70.0%。1.2 农田尾水的特点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排放年内变化量较大、路径随机、排放区域广泛等特征,同时,其产流、汇流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对区域内河道、水塘等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为严重,以太湖流域的直湖港为例,2007 年全年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