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中心工作总结我县农业机械中心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完成市局年初农机工作会议任务,拓宽思路求发展,脚踏实在干事业,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以玉米、马铃薯播种收获等中小型农机具为主的一系列新机具推广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农机监理“三率”全省名列前茅,特别是抓好十八大前后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为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有所改善。20XX年,我县完成国家购机补贴资金134.3万元,完成省补资金54700元,农民购买补贴机具343台(件),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7186千瓦,比去年增长5663千瓦,大中型拖拉机970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494部。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县机耕面积21.5万亩,机播面积12.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6.8万亩,秸秆还田55200亩。今年我县再次被确立为全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全省仅13个示xx县区,xx市仅我一家。10月9日,召开了全县“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会议”,市局领导、县主管领导、各乡(镇)农机管理员及全县大、中型拖拉机操作手、农机中心机关全体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在沁河镇麻巷村进行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演示。随着农机具的不断发展,我县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即耕整地机具多,加工类型机具少,适宜平地作业的大中型机具多,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具少,传统农业耕作机具多,适宜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小型、新型农机具少,特别是适宜我县发展的中小型玉米、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发展更为缓慢。面对这种局面,我中心通过不同途径宣传示范,召开演示会、培训会等,重点推广适宜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玉米、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等“六小”农机具进行累加补贴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农机科学健康全面地发展。三、农业机械化经营体制进一步向农户经营为主的多元化第1页共6页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8个,农机户3262户。四、农机经营收入显著增加。20XX年,农机经营总收入4716.62万元,利润总额2522.5万元。五、农机生产安全无事故。连续多年,我县未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今年共创建省级“平安农机乡镇”1个,“平安农机村”50个,“平安农机户”100户,拖拉机、驾驶员检验率在80%以上,在xx市、全省名列前茅。二0一二年工作情况一、以组织农机春秋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重点农时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精心组织春耕春播及六秋农机化生产,及早布置春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我县被确立为全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区,春秋两季开展了马铃薯机耕、机播、机收等一系列的机械化生产项目,有效提高了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利用率。在春耕秋收这些重要农时,农机人员人力沉入一线,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区域推广机械精密播种,现场实地传授技术和操作要领,检修调试各种农机具210台(件),培训农民600余人,春播时,全县共出动农机具1200余台(件),完成机械深耕181650亩,机播1431900亩,机械铺膜135105亩,机械化化肥深施121350亩。秋季完成秸秆还田55200亩,玉米机收面积37605亩,马铃薯试验示范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均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春秋两季重要农时期间,我们精心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农民提供各项技术服务,机关和乡镇农机科技人员,全部包乡包村,科技人员包地块,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维修、信息、技术等多种服务,以多种形式把农机新技术送到村、送到户、送到田间,共培训各级各类技术人员11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000余份,开展科技示范第2页共6页园地10000亩。二、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对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中央“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人民得实惠”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折不扣完成购机补贴工作,让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