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原因及策略摘要。目前,中国存在着“三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县域尤其是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山区县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是中国民生问题的聚焦点和聚居区。“郡县治,天下安”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攻克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也必将带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关键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我国县域人口9.35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3.3%。目前,我国存在着“三农”问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县域经济尤其是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山区县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是中国民生问题的聚焦点和聚居区。“郡县治,天下安”,找出山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来重点攻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大局。一、山区县域的特征山区县占我国全部县数目的43%,丘XX县区占26%,XX县区占31%。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384个是山区县,山区县域的共同特征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药材资源、山林资源、特产资源等资源丰富,但是,在交通条件、信息技术的推广、基础设施、土地集中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与丘XX县区和XX县区相比处于劣势。二、制约山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极其分析(一)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严重制约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第一,耕作方式落后,农具大多为镰刀、锄头、耕牛等。山县域农户土地地块小而分散,(我国山区每户地块都在5片以上、人均占有量耕地0.46亩),无法使用现代农机。土地少的自然条件因素和土地分配方法上的人为因素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第二,农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极低。大山阻隔、没第1页共6页有村农产品市场,致使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难以有效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观念里只有“种”和“卖”二字,没有现代理念,不不注重靠对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经营去创收,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致使农产品无比较优势,卖不了高价。(二)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第一,人力资源没充分开发利用。基础教育知识的实用性不强和农民的地位低造成人民普遍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教育工作量化杠杆把教育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导向到:“升学率高就是教师教育质量高、领导业绩高”。县职业教育形同虚设,职业学校为了生源、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大浪潮中都随波逐流,抓升学率了。各行业都有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唯独农民没有。一句话,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农民无能,抑制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二,非耕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多数山区县域林地面积大,但原始森林面积小,山多是没有大树、灌木丛生的荒山野岭,荒山、荒地、荒滩等都处于闲置状态。(三)政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第一,山区村级政府功能严重不足,对村经济发展几乎没起到作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农民领导农民,其局限性可想而知。村干部从人才极为欠缺的村民中“矮子里拔将军”选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工作是业余的纯行政管理工作,工资低廉,服务意识淡薄,没有能力带领兴办产业、企业,反而在自身的利益驱动下,盘剥、挪用上级下达的各类款项用于村政务消费和自己“入囊”,导致村级基层政府对地方经济管理的经济效应为负值。第二,人才引进制度有待完善。人才配置不均,城镇多、村域少,党政机关部门多,经济发展技术行业少;高学历人才过少。三、解决山区县域经济对策建议(一)着眼于发展现代化农业1、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实行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第2页共6页(1)首先必须先改革山区的分地方法,重新分地,为现代化农业经营扫除最大的障碍(例如,以三等地为标准,三等地1亩就按1亩分,四等地1.1亩视为1亩,五等地1.2亩视为1亩,一等地0.8亩视为1亩……结合人口数分。按农户抓阄到的先后次序沿着地一个方向分。好地少得,差地多得),很简单地便能公平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解决掉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1978年的土地分配方法,使得本就地少的山区农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