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避免陷入中年危机 在—般人的印象里,企业就像人类的生命一样,也会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在萌芽期,公司会积极实验新做法,从经验中快速学习;稍后,公司进入蓬勃发展的青春期,商业模式不断扩充;之后,迈入中年成熟阶段,事业运作一成不变,营收及获利都很稳定;最后,企业组织逐渐失去动力与冲劲,进入无可避免的衰退期。单一产业的公司常顺着这条路径兴起、成长、衰退、殒落,如当初美国的小型电脑制造商、英格兰兰开夏郡(Lancashire)的棉花工厂。另外一些公司,则是独自度过其生命周期,如宝丽来(Polaroid)、流行服饰及家饰品制造商 Laura Ashley等。 对企业而言,成熟期也是一个非常不好过的阶段,不仅产品创新机会越来越少,新旧产品之间的间隔也越来越长。管理层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改善流程、提高效率,但这类努力,顶多只是延缓衰退期的到来。管理团队不再从事大胆的并购行动,或开展大型研究,以实现突破性创新。他们认为,用这些措施让一个成熟企业恢复年轻活力,就如中年男士开大红敞篷跑车,不合适宜。 ○ 生命周期不是宿命 伦敦商学院教授苏尔(Donald N. Sull)和赫德勒(Dominic Houlder),通过联合撰文指出,生命周期不应该是宿命。他们研究某些进入了 “成熟期”的产业和企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领先者持续成长,不断获利;落后者积弱不振,逐渐衰退。 比如从 1990年代初期一直到2003年,英国大型银行骏懋集团(Lloyds TSB Group PLC),其执行长严格执行财务控制,创造了可观投资回报,因而被誉为成熟企业的典范。但实际上,骏懋银行为此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因为所订的投资回报门槛非常高,很少有新的投资企划案能通过。反观骏懋的竞争对手——苏格兰的皇家银行(Royal Bank)及哈利法克斯银行(Halifax),最近几年来却展现出新鲜的活力,业绩与利润屡创新高。这种对照不仅存在于英国银行界。在进入中年阶段的其它产业里,某些公司能够为自己注入新活力继续冲刺,有些竞争者却陷入困境,不知如何脱身。下面这些公司也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奇异公司 VS西屋电气、三星VS大宇、英国石油(BP)VS壳牌石油(Shell)、米塔尔钢铁(Mittal Steel)VS美国钢铁公司(U.S.A Steel)、百事可乐 VS可口可乐等。 企业从何处取得青春之泉?两位教授认为,让企业恢复活力的解决方案,应从简单、直接的角度去思考。没有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单个投资机会的生命周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