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_第1页
1/59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_第2页
2/59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_第3页
3/59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 自从德国MANNESMANN 的Rexroth 公司的Indramat 分部在1978 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交流伺服电机上正式推出MAC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到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分别称为摪胧只瘮或抟旌鲜綌、撊只瘮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 器,其中D 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r/min,力矩为0.25~2.8N.m),R 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20 世纪 90 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 D系列和 R 系列。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 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 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 24%降低到 7%,并提高了可靠性。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法那克(Fanuc)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也推出了 S 系列(13 个规格)和 L系列(5 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L 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 HC-RFS 和HC-UFS 系列)、东芝精机(SM 系列)、大隈铁工所(BL 系列)、三洋电气(BL 系列)、立石电机(S 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德国力士乐公司(Rexroth)的 Indramat 分部的 MAC 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共有 7 个机座号 92 个规格。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 IFT5 系列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分为标准型和短型两大类,共 8 个机座号 98 种规格。据称该系列交流伺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