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eLa: VeLa 一词取自西班牙语,意思是守护者。这一系列的卫星共计 6组 12 颗,于 1959 年开始研制,1963 至 1965 年间陆续发射。它们纯粹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用于监视东方国家尤其是前苏联可能进行的外太空核试验,而这样的试验是被国际条约禁止的。 Vela 卫星外观呈 20 面体,发射时两星彼此相对(如右图,图片提供:NASA),在远地点推进引擎处连接,入轨后分开。每颗卫星带有 12 架外置 X 射线探测器以及 18 架内置伽玛射线探测器,稍晚的Vela 5 与 Vela 6 两对卫星还携带了光学探测器,用于探测大气层以内的核爆炸。卫星轨道高度在范艾伦辐射带之外,设计寿命只有 6 个月,但实际上,每颗卫星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 5 年。 在 1969 年 7 月至 1972 年 7 月这 3 年的时间里,Vela 5 与 Vela 6探测到的 16 次爆发,持续时间从 0.1 秒到 30 秒不等,来自天空的各个方向,开创了伽玛暴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再往前追溯,Vela 4在 1967 年就已经探测到了伽玛射线流量的突增,更早的时候,Vela 3似乎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一般的说法都是认为,由于 Vela 的观测涉及军事机密,因此直到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确认这些现象来自地球之外的深空以后,结论才得以发表。 克莱贝萨德尔 1973 发表后的几年间,是伽玛暴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各式模型纷纷出笼,总数居然比探测到的爆发数目还要多,其中就衍生出了日后的两大派系— — 宇宙学距离上的坍缩星起源说以及银河系脉冲星起源说。在众多天文爱好者中似乎颇为流行的黑 洞蒸发模型也是此时提出的,虽说对伽玛暴圈子的影响并不算很大。截止到 1979 年,Vela 5/6 探测到的爆发总数是 73 个。这是对该现象的最早一批数据积累。 二、银河(Gin ga)卫星 银河卫星于 1987 年在鹿儿岛发射,1991 年退役。卫星在发射前原名 ASTRO-C,是日本的第 3 颗 X 射线天文卫星。其上搭载的设备包括大视场计数器、全天监视器以及伽玛暴探测器,其中最后一台仪器的工作能段较宽,为 1.5-500 keV,可以做到全天观测。 有人说银河是让伽玛暴这样一个年轻的领域倒退十年不止,也让许多研究者误入歧途。事情源自于几十 keV 回旋共振吸收线问题,还是在不止一次的爆发中发现的。之前,Mazets 等支持河内起源说的人得出了类似结论,但其准确性不是太高,银河的一些数据“证明”了这一假说。因此在银河之后,宇宙学起源理论几乎沦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