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 2 第一章 职业危害分类综术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多种危害。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通常将职业危害概念等同于职业病危害概念。 职业危害有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劳动过程职业危害和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三大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四类: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μm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1.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在的工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其主要职业来源与职业接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3 尘肺;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 管哮喘; (2 )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功能亢进引起肥大性病变,继而黏 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体表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 2 、粉尘的防护措施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中危害最严重和危害最普遍的尘肺是矽肺和煤工尘肺。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医疗预防措施。我们的综合防沙土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1 、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常以达到以下目的作为改革的重点。 (1 ) 减少原料中含矽量,或以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