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小春生产工作安排各镇乡(民族乡)、涉农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委属各单位:为切实抓好晚秋和年小春生产,确保全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现就年晚秋生产和年小春生产工作通知如下:一、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晚秋生产(一)发展思路。根据我区生态特点,本着“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中、高山区域以种秋洋芋为主;在低海拔区域大力发展秋红苕和稻草洋芋,适度发展再生高粱、秋玉米和早秋蔬菜;在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有水源保证且头季病虫较轻的稻田蓄留再生稻。(二)晚秋生产计划。晚秋粮食生产计划面积25万亩,其中秋洋芋15.5万亩(稻草洋芋5万亩);秋红苕4.5万亩;再生稻2.5万亩;再生高粱、秋大豆等其它作物2.5万亩。晚秋蔬菜计划面积20万亩。(三)晚秋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1.抓好当前工作,精心谋划晚秋。一是继续做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备好再生稻预留面积的发苗肥和以稻飞虱、穗颈瘟和螟虫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三是秋洋芋种薯调运;四是尽早规划落实晚秋面积,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要扩大推广面积;基础条件差的地方要增加技术含量,以提高晚秋产量。2.推广优良品种,适时早播早栽。推广使用高产优质良种,是提高晚秋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和保证,秋洋芋宜选用米拉、川芋4号、鄂马铃薯3号等脱毒良种。再生稻宜选用生育期较短、水源有保障且头季病虫较轻的品种和田块蓄留再生稻。秋大豆宜选用浙春三号、一号或西豆三号。适时早播早栽是夺取晚秋生产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秋红苕栽插最适期在8月底9月初,秋洋芋在9月上旬前播完,再生稻8月15日前蓄留最佳。秋黄瓜、秋番茄、秋辣椒、秋豇豆、秋莴笋、白玉春萝卜、大白菜、早熟甘蓝等晚秋蔬菜。3.推广集成技术,提高种植效益。第1页共5页一是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充分利用遮阳网、作物篙秆或树枝,搭棚防暴雨或强光照,降低土壤湿度或光照强度,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保证晚秋作物正常播种、发芽、出苗,正常生长。二是推广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三是推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量,确保质量安全。四是因地制宜将免耕栽培、精量药剂播种、测土施肥等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和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4.组织示范带动,开展技术培训。继续推进粮油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在、、等地建立稻草覆盖秋洋芋高产示范片1500亩;在、等地建立区级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在建立再生高粱高产示范片500亩;在高梁等地建立秋大豆示范片2000亩。各地在晚秋生产的关键环节,要结合农时,不失时机,充分利用科技赶场,现场展示、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示范样板和开展技术承包,努力提高晚秋生产技术入户率,促进配套技术的全面到位。通过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晚秋生产的科学实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二、及早谋划,做好年小春生产备耕工作(一)年小春生产的指导思想。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扩大经作种植面积;强化科技推广,以年高产创建成果为基础,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小春种植结构,提高我区小春生产水平。(二)年小春生产的任务。全区小春粮食计划播种面积50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洋芋24万亩,豆类10万亩。油菜12万亩。提高“冬闲田”利用水平,尽力扩大小春作物种植面积。中低山区域特别是万忠公路沿线、万云公路沿线要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市鱼泉榨菜有限公司”规模种植榨菜;中高山区域扩大小春蔬菜、豆类、绿肥、饲料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确保小春面积稳定。第2页共5页(三)年小春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1.改革耕作制度,优化区域布局。稻田耕制改革的重点,是对冬闲田集中并有一定水源保证的地区,要努力扩大开发利用,增种一季优质油菜、豆类与饲料绿肥等作物,普遍推行油稻、豆稻、饲稻、菜稻等一年二熟种植方式,温光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大力推广油菜(胡豌豆、小麦或饲料绿肥)中稻再生稻等一年三熟种植方式;旱地耕制改革的重点是狠抓规范化中厢带状种植,实行麦玉苕、薯玉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