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鹮 朱鹮(音hu án),学名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鹮、日本凤头鹮、红鹤、朱脸鹮鹭。据2008年统计,野生动物朱鹮大约有500只。朱鹮曾经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历史上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台湾和中国东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中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学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名:朱鹭 红鹤 鹮 日本风头鹮 朱脸鹮鹤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emminck, 1835) 濒危等级: CITES 濒危等级:濒危(E)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分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濒危原因 目前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本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本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黑颈鹤别称高原鹤、藏鹤、雁鹅等,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名列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的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 二.黑颈鹤 黑颈鹤 黑颈鹤别名青庄、冲虫 (藏语),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初级飞羽和最内侧延长的次级飞羽呈黑色,后者被覆于尾羽上面。外侧次级飞羽内翈和尾羽黑色,尾上覆羽灰色。虹膜黄色。嘴角橄榄绿到角灰色,端部黄。附跖和趾黑色,雌雄相似。幼鸟棕黄色,颈、背、翅部略深,腹部颜色较淡,其嘴、腿为肉红色。黑鹤颈体重在5.3至5.7公斤之间,体长1.14到1.18米。 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越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 生境分布 黑颈鹤在国外繁殖于拉达克,越冬于印度东北部,在中国繁殖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西藏南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