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1小型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1.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一般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主要表现在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环境可持续。本文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理[1]。1.2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小型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以公益性为主,具有量多面广、涉及专业范围广、服务功能多、管理困难等特点,在抵御水旱灾害、保障饮水供水、灌溉排水、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小型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是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供给。小型水利工程是调控小区域内水文分布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区域内减轻旱涝灾害、促进农业灌溉等有着重要的作用[2]。b.小型水利工程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其基本条件之一。小型水利工程规模虽小,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小型水利工程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影响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是农村社会稳定、国家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战略保障。c.小型水利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村容整洁,就必须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水土流失与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实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d.小型水利工程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城镇化是我国第1页共7页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对城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镇化建设,需要更多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大量农业人口需要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这就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发展规模化农业,这两方面都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即要求小型水利工程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很好的支撑。2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提出新要求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形势对小型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建立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小型水利工程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4]。2.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求构建完善的小型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20XX年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改革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强调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补齐农田水利短板,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物质循环的介质和动植物生存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要素。水利工程是调配水资源的重要载体,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并加强运行管理调度,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因而构建完备的小型水利工程体系是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2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需要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为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各地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长远看,推动农业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