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一周由于奶量摄取不足,水粉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达最低点。 2. 骨龄:用 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3.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VD 佝偻):是一种儿童由于体内 VD 不足而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以骨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缺乏病。 4. VD 缺乏手足搐搦症:由于 VD 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血清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等。 5. 小于胎龄:指体重在同胎龄婴儿平均体重的第10 百分位下。 6. 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 周并<42 周,体重≥2500g 并≤4000g 的无畸形、疾病的活产儿。 7. 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的最适环境温度。 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一系列综合征。 9. 胆红素脑病:血清胆红素升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以大脑基底核为中心的脑组织广泛黄染,导致脑细胞受损,出现惊厥,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后遗症。 10.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11. 新生儿溶血: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12.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s,心率<100 次/分,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3. 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是麻疹早起特征性病变,常于出疹前1-2 天出现,见于下颌于想对的颊膜上,出现 0.5~1mm 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于 1~2 天内增多,遍布整个颊黏膜甚至唇部颊膜,出疹后逐渐消失,留下暗红色小点。 14. 结核菌素试验(PPD):小儿结核感染4~8 周后即呈阳性,结核直径<5mm(-),5~9mm(+)阳性,10~19mm(++)中度阳性,≥20mm(+++)强阳性,除结节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处及双圈反应(++++)极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存在。 15. 闭锁肺: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与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而消失,是哮喘最危险体征。 16. 哮喘持续状态(危重状态):哮喘患者在服用规范合理的缓解药物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存在。 17. 持续胎儿循环: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肺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压力大于体循环时导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 18. 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在 3 月-5 岁,体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