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的发展史 一、 概论 光源的发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阳光。太阳以可见的光谱提供光线,千百年来,人们的眼睛已经熟悉了这种光谱。现在人类已经开始重视对日光源的应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如侧窗、天窗、光栅板和光线管道等,可将日光引入大楼内部,作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与电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从人工取火开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第3卷154页)。从这儿可以看出照明对人类的文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据说是在上古时期,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遂明国 ,终年暗 无 天日,唯 一靠 一棵 大树 闪 闪 发光照明全 国 。后 来一个聪 明的人发现,是一些形 状 象 鹗 的长 脚 爪 、黑 脊 背 、白 肚 子 的大鸟 在啄 树 干 ,一啄 的顷 间 便 放射出灿 烂 的火光。这人反 复 思 绪 ,就用树 支试 钻,不 一会 就发热 冒 烟 而后 起 火,从此 ,真 正 的火就产 生了,遂明国 也 变 成 了光明的国 度 。人们为了感 谢 这位 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就称 他 为“燧 人”。 标准白炽灯 1879年,爱迪生最先成功发明的是白炽灯。现代的白炽灯是将电流通过一小圈钨丝,使钨丝受热而发亮。白炽灯是照明领域最成功的产品。目前在几乎所有家用照明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白炽灯只能将约二十分之一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设计这种新发明以替代旧有的煤没灯以及汽灯,他和他的同事们试用了上千种不同质料的灯丝,同时也把原设计做了上千次的个性在1879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们在一个抽掉了空气的灯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线做灯丝,结蛤洒泡连续发光13小后灯丝才被烧断。现代灯泡使用的是更为耐久的用钨做的灯 压缩荧光灯的寿命是标准白炽灯的10倍,而且发出同样的亮度所需的能量只是白炽灯的四分之一。现在的荧光灯也不再是无法安进一般灯座的笨重家伙了,它们有各种形状--短管、环状、圈状和螺旋状等,且能和大多数灯座配合。 荧光灯发光的基本原理: 灯丝导电加热,阴极发射出电子,与(灯管内充装的)惰性气体碰撞而电离,汞液化为汞蒸气,在电子撞击和两端电场作用下,汞离子大量电离,正负离子运动形成气体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