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1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副产品。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增加、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应用,加上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利用,浪费较为严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的精神,2009 年 1 月起我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T 1701-2009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编制并印发了《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要求以县为单位,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分布和秸秆利用现状,以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 一、调查与评价过程 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9 年1 月至2 月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以及试点经验总结、业务培训等。2009年3 月全面启动调查工作,全国累计 1.2 万人次参与本次调查工作,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 10 万余份。至2009 年12 月,31 个省区市(除上海市和西藏自治区外)全部完成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各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2010 年1-3 月,我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校正、分析、总结,完成了全国秸秆资源数据的汇总工作。 二、主要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是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 .2 0 亿吨。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论上该地区每年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因为农作物分布的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大致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 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不同地区同一作物草谷比可能不相同。同一作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