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80 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80 后群体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往往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因此,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选择与之前的人群也存在较大不同。其中,“宅”现象是影响 80 后人群的一种重要现象,在大城市以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宅”族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强调面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基于问题和需求进行干预,旨在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因此,针对“宅”现象的产生和危害,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讨论,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通过对 80 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探究和分析,以寻找有效的社会工作干预方式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 80 后群体“宅”现象的产生及其危害。2.探究 80 后群体“宅”现象的原因和特点,进而寻找有效的社会工作干预方式。3.分析社会工作在干预“宅”现象中的作用,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提出有效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以增强 80 后群体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三、讨论内容和讨论方法本讨论将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现象描述:对 80 后群体“宅”现象的产生和危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探究其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原因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讨论,探究 80 后群体“宅”现象的原因和特点。3.社会工作介入:分析社会工作在干预“宅”现象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干预策略:提出有效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以增强 80 后群体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本讨论采纳文献讨论、实地调查和施行干预等多种方法,以深化了解“宅”现象和社会工作介入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干预策略。四、预期成果1.提出科学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提高 80 后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2.促进学术界对“宅”现象的讨论,为相关领域的进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3.为相关社会组织及政府提供参考,促进他们更好地协调和管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