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 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 气疗 病篇 》及隋 代 京 黑 先 生所撰 的《神仙 食 气金 柜 妙 录》:“时寒 可 吹,时温 可 呼。委 曲 治病,吹以去 寒 ; 呼以去 热 ; 嘻以去 风 ,又以去 痛 ; 呵以去 烦 ,又以下 气; 嘘以散 滞 ; 呬以解 极(劳 极)”。唐 代 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 思 邈 (541或 581~682年)的《孙 真 人 卫 生歌 》:“春 嘘明 目 本 扶肝,夏 呵心火 可 自闭 ,秋 呬定 收 金 肺润 ,冬吹肺肾得 平 安 ,三焦嘻却 除 烦 热 ,四 季 常 呼脾化 餐 ,切 忌 出声 闻 口耳 ,其功尤 胜 保神 丹 ”。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