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刚 性 连 接 的 一些概念 (2007- 07-10 20:51:28) 转载 分类: 不懂装懂 从中华钢结构论坛中整理出来的相关东西. 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在处理有些铰接节点时,如果单纯按照铰接,则整个体系可能会是几何可变体系,但是按照刚接处理,又由于节点复杂在一些具体工程中很难做到.在GB 50017 中提出了半刚接的可行性,但是并没给出范例.下面讲一些关于半刚接的相关概念. 以往我们对于节点模型的定义有两种:铰接和刚接。不能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为铰接,能够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是刚接。实际上这是为了便于就算分析,是对节点的理想化,在工程实际不可能存在理想的铰接和刚接节点。后来又提出了弹簧支座的概念,弹簧支座是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的一种过渡节点模型,但是它也是建立在弯矩与转角位移成线性关系假定基础上的,与工程实际贴近了一大步。半刚性节点是最近几年刚刚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概念,它也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一种节点模型,但不同于弹簧支座,它考虑了弯矩与转角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目前这种节点模型还正处于研究阶段,工程也已一定的应用。半刚性节点连接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一般来说当梁采用端板与柱翼缘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时、或梁的上下翼缘与柱通过角钢或 T 型钢连接时都属于半刚性连接。 设计和计算半刚性连接需要知道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即节点的转动刚度.欧洲规范EC4 规定当节点的转动刚度小于梁的线刚度的0 .5 倍时,可视为铰接;当节点转动刚度大于梁的线刚度的2 5 倍时,可视为刚接;两者之间为半刚接;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较复杂。半刚性节点具有以下优点: 1)因考虑了节点区域的相对变形,可缓解杆件内应力集中; 2)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部位能量耗散作用可以降低位移反应; 3)灾后结构加固设计较容易处理; 4)半刚性节点引入结构分析,推动对结构设计过程的重视; 5)设计能够更接近结构的真实情况。 看看下面这个代表性的半刚接节点图: 矮端板连接是由一个长度小于梁高的端板焊接到梁腹板上,再用螺栓与柱翼缘连接组成。矮端板连接主要用于将梁端剪力传递到柱上,其性能和双腹板角钢连接很相似. 图为典型的矮端板底角钢连接,这类连接是由板焊接到梁腹板并栓接到柱翼缘,底角钢焊接或栓接到梁翼缘并栓接到柱上。假定底角钢只传递竖向荷载。 这张图描述了几种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纵轴为完全刚性,横轴为理想的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