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郝光耀2022年4月25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盯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团结奋进、砥砺实干,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一)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三位一体”推进项目建设,“一企一策”纾困帮扶,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3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4%,经济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强化产业链式发展,推进产业补链成群。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美鑫煤电铝一揽子项目投产达效,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闭合。宜君天兴、峡光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项目并网发电。金隅冀东、尧柏两条日产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做深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30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建成投产。铝产业实现了型材、板材、线材等中间产品全覆盖,产值超90亿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西安研发、铜川转化”见效成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户。澳威激光、日月芯封测等12个光电项目建成投产,我市被纳入全省光子产业“追光计划”。耀州区(新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我市获批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三)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个贫困区县整体摘帽,1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粮食生产连年喜获丰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实现新突破,“铜麦6号”亩产创陕西省百亩高产攻关田单产最高纪录。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生态高效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猪产能恢复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56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个,“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宜君党参”“耀州黄芩”“孟家原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18个村被评为“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印台区阿庄村等4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加快美丽铜川建设。青惠公路、合铜高速建成通车,铜川至西安、宝鸡“复兴号”动车组顺利开行,西延高铁加快建设。改造提升城市道路28.6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73个,增加公共停车位2.5万个,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25个。新改扩建公路1672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97%。“气化铜川”实现市区及重点乡镇全覆盖,新增天然气用户5万户,集中供热面积1112.5万平方米。城市运动公园、人民公园、植物园提标改造,书画公园、工人文化宫、全民健身馆、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建成开放,大耀城、荣盛广场、文化宫商业街等综合商圈基本成型。照金滑雪场、宜君花溪谷等建成开放,全市4A级景区增至7家,荣获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照金红色旅游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两战两捷,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五)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完成煤改电、煤改气12.69万户,整治“散乱污”企业263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2021年的287天、位居关中前列。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35个,南北市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