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竹画赏析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 赵昌 竹虫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99.4 厘米 横54.2 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元 顾安 风雨竹图 卷 纸本墨笔 纵25.1 厘米 横183.3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 王蒙 竹石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7.2 厘米 横27 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 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 相 连,起 到 了 贯 穿 气息 、参 与 构 图的作用 ,体 现 出元代 文人画所 强 调 的诗书画相 结 合 的形 式 。此 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 早 的一件 。 元 吴镇 墨竹谱 册页 纸本 墨笔 纵53 厘米 横68.5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