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贯通的文言文思辨性阅读:《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践行“师之蕴”工作室“单元目标贯通的学习课堂”的教学主张,探索单元目标贯通的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建议从以下几点观察课堂: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 课堂环节的对应性;3. 师生互动的启发性;4. 理性思辨的有效性。【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阿房宫赋》《六国论》是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 16 课的两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对应的学习任务群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导语”提到:“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按照“师之蕴”文本解读范式之“解读内涵三层次法”,对两篇课文如下解读:《阿房宫赋》显性内容为以铺陈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的建筑之奇、宫中美人之众、金玉珍宝之多;隐性意脉是秦始皇个人的奢靡生活与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的矛盾对深邃主旨是劝谏唐敬宗吸取秦亡教训,不要大兴土木沉溺于声色而激起民怨。《六国论》显性内容是纵谈六国割地赂秦导致破灭的历史;隐性意脉是赂敌求和对国家实力和军队士气的极大削弱;深邃主旨是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六国破亡教训,不要赂敌求和自取灭亡。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国家灭亡的教训,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议论本质上都是劝说而非论证。但因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阿房宫赋》是一篇赋,兼有论的特点,以抒情为主,抒情中有议论;《六国论》是一篇史论,又兼有策论的性质,其议论并非就史论史。结合文本特点和教材要求,《阿房宫赋》的教学價值在于体会“赋”的气势和感染力,理解赋论结合、以情代议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六国论》的教学价值在于理解“论”的逻辑严密性和现实针对性,体会文章的气势和情感。高一学生对“赋”和“史论”这两种文体的特点不熟悉,但对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知道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些都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学生应该已进行过几次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具备了梳理文章思路和结构的能力,但在辨析文章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课时目标与课堂环节】单元目标:1. 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2. 辩证思考作者观点,客观分析文章的论据及论述过程,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3. 感受古代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