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准确描述和分析疫情特征,科学制订防控策略和措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 (二)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 二、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 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附件 2《实验室检测方案》)。 1. 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2.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3. 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 4. 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 (1)询问病例发病前 2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暴露史,了解其是否到过有蜱生长的场所,是否有蜱叮咬史。 (2)询问病例发病前 2周内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方式、地点等。 (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 (三)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感染、发病等危险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一般按照 1:2的比例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相差 5岁以内)健康人中选取对照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集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筛查,以排除可能的隐形感染病例。 (四)宿主媒介调查。调查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生境中的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