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中学高三历史二轮教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编写人 梁为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共3 课时) 专题特征 编写人 梁为昌 本专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它以土地私有为前提,以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男耕女织为基本的生产模式,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为主要目的,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封建政府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农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精湛、分工细致,产品远销海外,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发展完善、城市发展及功能的变化、商人地位及组织的变化、贸易范围及商品种类的变化等。古代工商业活动虽遭“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限制,但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农业的发展,但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海禁”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加之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景终使中国落伍于近代化的世界大潮。 专题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 )最早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 )原始社会的松土工具:耒耜。 (3 )耕作方式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东汉出现挽犁(一人一牛)、耦犁(二牛抬杠);唐代出现曲辕犁。 江苏省丰县中学高三历史二轮教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编写人 梁为昌 2 .土地制度 (1 )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商周的井田制一春秋战国开始形成的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家、地主、农民三种形式)。 (2 )演变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变法。 (3 )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 (4 )影响:存在了 2 0 0 0 多年,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3 .古代中国水利 (1 )历代重视:大禹治水,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河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