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山水诗。 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山水胜景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其 中南朝时一些士族文人如谢灵运、谢眺等忘情山水、描摹自然风光的诗作为人所称道。到唐代,王维等继承“二谢”的山水流派,又有新的发展,手法更成熟、意境更清新、主题更深远。 山水诗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寄情于山水风光。读山水诗,要理解自然景物的特点,体昧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在写景状物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整首诗中似乎不见诗人的踪迹,描绘的都是自然美景:桂花悄无声息地凋落,衬出了山之幽静,而山鸟的惊叫声则更衬托出了春山的静寂。在诗中,我们除了看到自然的图景,还看到了诗人超然脱俗、纯净空灵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所追求的“空灵”境界。 有些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志,往往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在描写自然景物之外,常常有“弦外之音”,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辨识,如柳宗元的《江雪》等。 2、田园诗。 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现存陶诗 l20首大多为吟咏农村生活的作品。唐代,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诗传统并有新的探索,恬淡静雅的心境、悠闲自在的生活、质朴粗粝的田园风光,成为纷繁社会的一块“绿洲”。 田园诗不事雕饰,好用白描手法,自然清新,抒发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或是讴歌田园风光的美丽,追求安逸恬静、自由悠闲的境界。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应邀到乡村老友家喝酒,田间纯朴、自然的景色令人陶醉不已。农家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庄稼的收成,临行约定重阳佳节再聚首,闲适的农家生活、朴素的农家真情跃然纸上。 3、边塞诗。 产生于汉乐府民歌,以描写边塞、关隘、疆场的风物景观以及将士心志、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到唐代,这一流派成为蔚为大观的一个诗人群体,涌现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著名的边塞诗人。 边塞诗大多反映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或将士久戍边疆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或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