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 复习提示:古典主义时期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乐派和音乐家,这是本章的复习重点,同时也不要忽略它与前后章节的联系。例如:主调音乐如何产生,它与巴罗克时期的数字低音有何关系;再如,歌剧在古典主义时期是怎样发展的,与它在巴罗克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有何不同。读者根据自己复习的习惯,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就能事半功倍地掌握本章的内容了。 一、简述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划分及文化特质? 1、时间范围界定:(1)时间:将1750—1820 年这70 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2)概念的区分:在理解古典音乐的含义上要注意两种概念,一是泛指19 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典范作品;二是特指1750—1820 年古典主义时期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成果。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主要指后者。 2、社会文化特质: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它反映了该时期“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实质:“自由、平等、博爱”,关注人的本性和情感。 二、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 小节(也有3、5、6 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宗教音乐发展到18 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