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师观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走弯路, 1 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观。 当今科学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问释疑解惑的“裁判”。在今天,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显然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信息知识就在身边,学生可以通过周围丰 1 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始末 理解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师观。当今科学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问释疑解惑的“裁判”。在今天,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显然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信息知识就在身边,学生可以通过周围丰富的媒介,多渠道不断地学到新知识,在这方面,学生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今天,实际上师生两代人都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化的“自然选择”,面临着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艰难抉择。教师和学生一起,正在经受一种整体性全球化的社会变迁的挑战。竞争全球化的社会,要求下一代从小就要养成应变能力,独立地去做出判断和选择,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就此而言,他们对新文化会有更多的认同,没有旧观念、旧框框,轻装上阵,教师不得不重新界定学校中教师的作用,重塑新的师生关系。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认为学习活动需要整个人(包括躯体、情绪和心智等方面)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做评判或训导;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教师不能单方面地施加压力或强制。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要做的事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某种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可见,非指导性教学观倡导的课堂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有了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观,才可能开展较好的探究教学,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要理解学生,改革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无心、无我、无情”的学习机器,而是富有天性和个性色彩的主体。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能力,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