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4 页 合理利用网络优秀教案 2.2 合理利用网络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学生在第一框已经学习了网络是把双刃剑享受现代文明网络带来的快乐,本框题主要是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把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同时也为下一课的内容做准备,从情感氛围知识角度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的班会课上都受过一系列的网络教育,对于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经验不足 ,同时又 辨 别 是非 能力差 ,可 能会受一些 不 良 诱 惑 的影 响 出现思 想偏 差 ,从而 导 致 “精 神 缺 钙 ”。通 过本节课,引导 中学生养成文明上网、依 法上网的好 习惯 ; 明确 上网目 的,养成利用网络资 源 帮 助 学习的良 好 习惯 ;引导 中学生正 确 看 待 网络,正 确 处理虚 拟 和现实 的关 系,真 诚 交 往 ,把网络变 作相 互交 流 、相 互学习、取 长 补 短 的途 径 是教师的必 要工 作之 一。 第 2 页 共 14 页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辨别网络利弊,理性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媒介素养能力,具有对网络的辨析能力,能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 3.知识目标 信息节食,理性辨析网络谣言。了解有关于网络的道德与法律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教学难点:辨析网络利弊,恪守网络上的道德与法治。提高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活动 1:运用你的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奶奶和爸爸的观点对比,引导学生明白网络的利弊,从而引出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活动过程: (1)展示活动内容 第 3 页 共 14 页 (2)讨论、交流: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是片面的。网络具有两面性,有利又 有弊。奶奶只看到网络的弊,爸爸只看到网络的 利,都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