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概论

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概论_第1页
1/10
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概论_第2页
2/10
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概论_第3页
3/10
名词解释 绪论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4.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5.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6.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7.文化传统:每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8.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9.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是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 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其他科目还有明经、明法、尤、治剧等。 12.独尊儒术: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要求统治者实行“我无为而民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但当西汉国力强盛,“清心寡欲”的无为思想就不适宜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概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