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网上有了我的联系方式,承蒙各位同仁、业界前辈的厚爱,至今全国各地加我为好友的已接近三百位。 写这篇日志的目的有三: 1 、本人虽然上网时间很多,但空闲时间很少,很难及时沟通。所以,我把与办辅导班相关一些事情写下来,供大家自行阅读,有不懂的地方咱们再讨论。 2 、我办学六年来,一些切身体会在此无偿奉献,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共同交流进步,“以文会友”嘛。 3 、暂时保密吧,大家看完下文就能找到答案。 客套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文笔有限,欢迎斧正! 首先,请允许我谈一谈和全国三百位好友聊天之后的感受。我觉得这三百位好友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为主体的。这一类人,沟通很顺畅,虽然绝大多数的“童鞋”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整体来说,还是能够虚心接受一些建议的。我个人觉得,这一类人成功的希望最大。因为教育行业的唯一产品就是“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而且一个个都是“元老级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这一块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年轻有活力,只要认准了目标,谁也阻挡不了成功的到来。 第二类:以在职教师或社会闲散人员为主体的。首先我要声明,我非常尊重一切值得尊重的老师,在此有些言论只代表个人观点。这类人,沟通起来很别扭,他们往往自以为社会经验丰富,对别人的任何建议或者异议,都会进行强烈的反击。而且,有些老师想问题非常简单,完全没有考虑社会的复杂程度。我只举一个例子:浙江有位在职老师,平时在自己的班级里面宣传,每学期都能招三四十人,他觉得办班赚的钱,远比工资高,所以,去年辞职下海,投入了十多万,结果一年来才招了2 0 多个学生。他在辞职之前就和我沟通了,他反复强调“自己业余时间就能招到三四十人,如果用全部的时间,能招三四百人”,我当时是极力反对的,我反对的理由是“你能垄断你们班级的资源,但你无法垄断整个社会的资源”,也正因为我的极力反对,人家把我加入黑名单了。呵呵,三个月前,又加我为好友了。所以我才知道这件事。 在此,也奉劝各位在职教师,从自己班里或者学校里招再多的学生,都不是本事。因为你和他们存在着厉害关系,他们会权衡的,出了学校,谁认识你呢?一毕业,就不认识你的学生,多的是! 上面这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给我以后说服别人提供更多的案例,甚至养成了一种“蹲在厕所看蛆玩”的变态心理。呵呵,如果我直接告诉你行不通的,你不听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