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收获》说课稿--品德与生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七小学 笪丹馥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 X X X 。今天我说课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 6 课《秋天的收获》。 本次说课我将分五大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课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二个主题《秋天的收获》。 ,本课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任务出发,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本节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的收获》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内容,从生活的角度看,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新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一切 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对话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与动态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示,实现自我建构与成长。 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怎样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是现代课堂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时候,应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们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感受、体验、探究、反思、创造和发展他们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我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向交流合作形式,借助对话,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平台,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2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秋天一些的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情感目标:增强劳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