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名句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君子务本。(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