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笔记(教师招聘考试专用,兄弟姐妹们收了吧)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 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 教育的词源 edu care “引出” 的意思。 在我国,“教” 与“学” 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 出发点是“学习” 和“学习者” 。 3、 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 准确的定义: 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 实践性 B、 耦合过程 C、 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 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 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 学习者 1 、 使用“学习者” 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 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 相比,“学习者” 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 、 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 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