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逛公园教案篇一:中班社会活动《逛公园》】中班社会活动《逛公园》一、教材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总有一些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危险在威胁着孩子的安全,标志对于我们防范危险以及预知危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孩子对于这些造型各异的标志也充满着好奇,他们会询问这些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孩子的兴趣是我们设计开展活动的出发点,而且这也是我们向孩子介绍社会、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逛公园》这一活动应运而生,它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道德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二、活动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于:①观察画面规则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② 理解和体验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③了解身边的规则,知道要按规则做事。根据活动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于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规则标志来猜测后面情节的发展,而难点则是幼儿能通过想象理解违反禁令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我根据故事内容和需要制作了《逛公园》的相关课件。教法学法1.教法: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投入进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其次还包括提问法、假设法等。2.学法: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来投入进活动中。五、活动过程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情况,我将活动设计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四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本次和活动。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猴子形象,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一边出示小猴子的图片,一边向幼儿提问:今天的天气真好,看,谁出门了?它会去哪里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通过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两个带有猜测性的提问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更快投入进活动中。(二)观看课件,理解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1.教师播放课件的第一段(小猴子乱扔垃圾)教师操作课件,并用语言提示“小猴高高兴兴地唱着歌,走呀走,来到了什么地方?”待幼儿回答之后,点击放大图片,并提问“小猴看到的这个是什么?”,等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上面写着“垃圾请入箱”,并追问“垃圾请入箱是什么意思?”,“小猴应该怎么做呢?”,此处,情节画面的方大与停顿处理,给幼儿充分思考与表达的空间,突出了公共标志的重要性。教师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