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五子登科、岳飞教子、严是爱,松是害、不死即可、温公警枕、孙权劝学)(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理解经典原文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雕琢义:做人做事的道理【译文】玉石从矿山里开采出来,不经过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为值钱的器皿。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人情、礼仪、道德,就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什么要持之以恒的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呢?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玉石产品的加工需要四步工序,前两步叫切磋,后两步叫琢磨。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是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说是咱们俩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自己琢磨琢磨。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就不会做人。现代科学证明,越是高等动物,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动物生下来就要向父母学习生存技能和捕食御敌的本领。不同种类动物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同,动物智慧等级越低,其本能性反应越强,学习的时间就越短,越是高等动物学习时间越长。人类有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加起来有十三年,这是基础教育阶段,人必须接受十三年的基础教育,才能在社会上独立。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被人们誉为神童,但是很多神童长大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为什么呢?【伤仲永】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 5 岁了,还从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