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边塞、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多写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的豪情以及奇异壮丽的边塞风光。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以及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艺术风格:豪放旷达、慷慨悲壮、雄奇壮美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二意象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的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常见主题一)赞颂将士英勇作战,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例:《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怨愤例:《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壮词”属豪放、壮美的作品。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作品题材、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解释。()联系以下南宋文人武将的诗句,探究作者为何有“可怜白发生”的感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三)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塞外生活艰苦,连年征战惨烈,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表达厌战主题例:《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