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鹅》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今天,老师来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你们看这两头牛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中国耕地的老牛,一张是西班牙的斗牛)2、学生自由发言。3、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不错,其实第一张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耕牛,第二张是西班牙的斗牛,看上去是不是特别有斗志啊?(是),观察完牛,那这两张呢?(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丰子恺笔下的鹅,一张是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把第二张图片放大。4、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它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鹅,那它和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探索一下。(师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师: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课文,注意:(1)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不会或是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2)用横线划出文中能体现白公鹅特点的词语。学生开始大声朗读。2、师:朗读完整篇课文,老师把文中的生字词都请到了课件上,请看。第一组:荣膺、攀谈、掂量、奔跑、属于、率领、厮打、熬汤(先读准字音,注意后鼻音,开火车读,再解释“荣膺”、“掂量”的意思,最后发现这组都是动词)第二组:军衔、细翎、芦苇、涟漪、鱼饵、勾当、主宰(读准字音后,解释“军衔”、“涟漪”等词,再着重讲一下“主宰”一词,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再出示两组词,让学生找出多音字,“熬”和“当”、“奔”做重点讲解),最后齐读。3、师:解决完生字词,我们来说说:“文中你认为能体现白鹅特点的词语。”当学生讲到“高傲”一词时,出示板书,并提问:在《白鹅》一文中,我们也用了“高傲”这个词来形容,那只白鹅的高傲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还记得吗?(姿态叫声、步态、吃相),那这篇文章中有写到一样的方面吗?(步态是一样的),那还有写到什么方面呢?(玩相)三、精读课文,理解性格(一)欣赏第二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最合适?(慢条斯理)2、师:那作者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预设:(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么意思?(再三考虑,斟酌,估量),并想象一下:它在掂量些什么?)(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3)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先去掉“就是…也…”,让学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再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用,然后请学生感受白公鹅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仍然会保持慢条斯理的步态,最后齐读。]3、出示两篇文章中描写白鹅步态的段落,请学生发现有何异同。同:傲慢、有派头异:一个是从容、大模大样的;一个是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是通过对比,一个是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等时的步态。4、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最后齐读)(二)欣赏第3--6自然段1、师过渡:好一只可爱的白公鹅啊,那它玩起来是不是也是慢条斯理的呢?(不是),那现在,望你自由读第3-6自然段,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3、抓住“耀武扬威”一词,提问:白公鹅向谁耀武扬威?(向“我”),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一点?品读: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