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_第1页
1/8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_第2页
2/8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_第3页
3/8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命科学学院λ 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的基因调控机制姓名:学号: 班级:专业:摘要λ 噬菌体(phage)有两种生存策略,一种通过感染宿主细胞,产生大量的子代噬菌体,同时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种方式称为裂解性感染。另一种是噬菌体的基因组以一种原噬菌体的方式埋伏于细菌中,这种增值方式称为溶原态(lysogeny)。λ 噬菌体的裂解发育、溶原发育和溶原发育到裂解发育的诱导是讨论生物分子调节优异的模型。经过四十多年的讨论,在这个模型中已经发现了众多的正调节因子和负调节因子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关键词:λ 噬菌体、裂解性、溶原性目录1.摘要 22. λ 噬菌体的结构组成3壳体结构 3λ 噬菌体的核心33. λ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63.1 λ 噬菌体 DNA 复制63.2λ 噬菌体的转录调控7λ 噬菌体的溶原性感染 9λ 噬菌体溶原化状态的建立9λ 噬菌体基因组的整合11原噬菌体的割离 12裂解性-溶原性选择决定 154. 参考文献161951 年 Esther Lederberg 发现 K12 菌株经 UV 诱发或间或自发放出噬菌体。 K12中有埋伏的、无感染能力状态的噬菌体,称原噬菌体。将这种噬菌体命名为 λ。λ 侵染后可进入裂解周期(lytic cycle)或溶原周期(lysogeny)。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λ 噬菌体的结构组成λ 噬菌体是有尾噬菌体,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和尾部通过颈部相连。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 60nm 左右;尾部呈螺旋对称,无收缩性。λ 噬菌体头部蛋白主要有gpE(38kD)和 gpD(12kD),他们以非二硫键进行共价连接。的核心λ 噬菌体核心包含线状 dsDNA,分子量为 30.8MD,含有 48502bp,其双链 DNA 的两 5′端叫做 m 端,末端碱基为 G,为左向或反时针方向转录的链。R 链或右链 5′端称为 m′端,末端碱基为 A。λDNA 被注入到宿主细胞后,可借助两 5′端单链的氢键缔合和连接酶的作用形成闭合环状 DNA。由于 λ 噬菌体即可进行裂解生长,也可进入溶原化状态,因此 λ 噬菌体基因组的结构是与它的这些特性相适应的,其中一些基因决定裂解生长,另一些基因决定 λ 噬菌体的溶原化,甚至还有一些基因可以对这两种状态的转变行使调节作用。λ 噬菌体基因组 DNA 总长度为48502bp,呈线状,当其 DNA 进入细胞后和基因进行转录时则呈环状。根据 λDNA 的环状结构,可将 66 个可编码的基因分成 3 个功能区(functional block):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