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孔特征缩孔通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比如铸件的厚大部位或冒口根部。形状上,缩孔一般是不规则的孔洞,可能是单个的大孔洞,也可能是几个孔洞连在一起,其内壁比较粗糙。从大小看,缩孔体积相对较大,它是由于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大量液体收缩而又没有足够的液体补充所形成的,会使铸件的有效截面减小,严重时可能贯穿整个铸件。缩松特征缩松是分散在铸件断面上的细小缩孔,呈现出比较密集的状态,类似海绵状的细孔群。常在铸件厚壁的中心区域、热节部位或者是补缩通道被堵塞的区域出现。相比缩孔,缩松单个孔洞小,但整体分布范围可能较广,会降低铸件的气密性、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浇注温度对灰铸铁缩孔缩松有显著的影响。浇注温度较高时,液态金属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这有利于液态金属对铸件凝固时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缩松。但过高的浇注温度会使液态金属的液态收缩量增大 ,并且凝固时间延长,增加了缩孔形成的可能性。同时,高温浇注还可能导致铸件出现其他缺陷,如粘砂、晶粒粗大等。浇注温度较低时,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变差,补缩能力降低。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可能无法及时补充因收缩而产生的空间,导致缩松加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缩孔也容易出现,因为液态金属在较低温度下难以有效填充凝固收缩产生的空隙。如何通过控制灰铸铁件的化学成分对减少缩孔缩松缺陷首先是碳当量(CE)。碳当量高,石墨化能力强,可减少缩孔缩松。因为在凝固过程中,石墨化膨胀能补偿金属的收缩。一般将碳当量控制在共晶成分附近,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石墨漂浮等其他缺陷,合适范围大致在 4.0%-4.3%。硅(Si)元素能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缩率。通常灰铸铁中硅含量在 1.8% - 2.4%之间。增加硅含量有利于减少缩松,但过多会使铸件强度降低。磷(P)在铸铁中会形成低熔点的磷共晶,增加铸件的凝固范围,容 易 产 生 缩 松 。 所 以 要 严 格 控 制 磷 的 含 量 , 一 般 使 其 低 于0.15%,这样有助于减少缩松缺陷。硫(S)含量过高会阻碍石墨化,产生白口组织,导致收缩增加。但适量的硫(约 0.06% - 0.12%)可以和锰(Mn)形成硫化锰,作为石墨核心,促进石墨化,减少缩孔缩松。锰(Mn)能和硫结合,消除硫的有害作用,合适的锰硫比(Mn/S)一般在 3 - 5 左右。通过以下方式调整浇注系统来避免灰铸铁缩孔缩松缺陷:浇口设计浇口数量和位置:合理确定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