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111211311O12ACBDEO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相交线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垂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的性质性质 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性质 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的距离一样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练习(一)相交线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一个 C、补角即为邻补角 D、对顶角的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2.如图所示,∠1 和∠2 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3.如图,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若∠AOD 与∠BOC 的和为 236°,则∠AOC的度数为〔 〕 °°°°4.如图 1 所示,三条直线 AB,CD,EF 相交于一点 O,则∠AOE+∠DOB+∠COF 等于(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线段 AD 是点 D 到 BC 的垂线段; D.线段 BD 是点 B 到 AD 的垂线段 6.点 P 为直线 m 外一点,点 A,B,C 为直线 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 P 到直线 m 的距离为〔 〕7.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2cm 的点总共有( )8.如图,点 P 为直线 m 外一点,点 P 到直线 m 上的三点 A、B、C 的距离分别为 PA=4cm,PB=6cm,PC=3cm,则点 P 到直线 m 的距离为( ).(A)3cm(B)小于 3cm(C)不大于 3cm(D)以上结论都不对9.如图,AC⊥BC 于点 C,CD⊥AB 于点 D,DE⊥BC 于点 E,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3 条(B)4 条(C)7 条(D)8 条10.如图,AB⊥CD,垂足为 O,EF 经过点 O,且∠3=260,则∠1=11.下图中直线 AB、CD 相交于 O,∠BOC 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12.假如∠A 和∠B 是邻补角,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