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讨论中期报告背景: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于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讨论尚不充分,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快速进展的国家。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讨论选择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在我们医院分娩的279 名产妇作为讨论对象,其中自然分娩 197 例(70.6%),剖宫产82 例(29.4%),平均年龄为 28.5±3.9 岁。我们使用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POP-Q)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结果: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结果显示剖宫产组存在更高程度的盆底前后壁脱垂和宫底下垂(PG < 0.001),而产程时间、胎头围、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和产妇年龄等因素与盆底功能障碍没有显著关联。结论:剖宫产与盆底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相关性,产前应该对妊娠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必须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应该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开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未来讨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剖宫产与盆底功能障碍的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