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两种野生杜鹃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比较及其核型分析的开题报告本讨论旨在比较两种野生杜鹃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核型分析讨论其染色体特征。方法一为经典醋酸-乙醇法,方法二为改良琼脂糖法。两种方法均采纳杜鹃属植物中的野生种——丛枝杜鹃和薄叶杜鹃为讨论对象。对于醋酸-乙醇法,首先进行开花期的花蕾采集,用 0.05M KCl 溶液浸泡固定,然后经过醋酸-乙醇法进行制片。对于改良琼脂糖法,同样采纳开花期的花蕾进行制片,但是先将花蕾在 70%乙醇中固定,然后用甘露醇-琼脂糖固定,并在 50℃温度下脱水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两种制片方法制得的染色体,比较发现,醋酸-乙醇法制片的细胞核膜和染色体更为清楚,但容易出现染色体缩短和染色体断裂现象,导致统计结果的误差增加。而改良琼脂糖法采纳的温度脱水制片法能有效避开染色体缩短现象,并且制得的染色体结构清楚、完整。接着对两种野生杜鹃属植物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丛枝杜鹃为 2n=26,薄叶杜鹃为 2n=24。丛枝杜鹃的染色体组成以中小型染色体为主,呈筒状,且呈现多种染色体形态,而薄叶杜鹃的染色体组成则以大型染色体为主,呈长纺锤状。综上所述,改良琼脂糖法制片优于醋酸-乙醇法,能有效避开染色体缩短现象,制片效果更佳。同时,两种野生杜鹃属植物在染色体核型分析中表现出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为进一步开展杜鹃属植物的遗传与育种讨论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