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漏相关知识【概述】脑脊液耳漏常为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因岩骨位于颅中、后窝交界处,无论岩骨的中窝部分或后窝部分骨折,只要伤及中耳腔,则皆可有血性脑脊液进入鼓室。若耳鼓膜有破裂时溢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向咽部,甚至由鼻后孔返流到鼻腔再自鼻孔溢出,酷似前窝骨折所致之鼻漏,较易误诊,应予注意。岩骨骨折后常有面神经及听神经损伤,其发生率各为 19.8%及 31.4%,偶尔可致外展神经或三叉神经损伤。此外,耳后乳突区迟发性皮下瘀斑(Battle氏征)亦为颞岩部骨折常见的体征。脑脊液伤口漏(皮漏)几乎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多见于火器性脑穿透伤,因为硬脑膜修复欠妥或因创口感染愈合不良而引起。若脑脊液漏直接来自脑室穿通伤时,常有大量脑脊液流失,不仅全身情况低下,而且往往导致严重脑膜炎及脑炎,尤其是儿童患者,要及时进行清创、修复。脑脊液经由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可导致颅内感染,其发生率约为 2%〜9%(MacGee 等,1970),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同时,空气亦能逆行逸入造成气颅。【诊断】脑脊液漏的诊断首先是确定溢液的性质,脑脊液含糖量较高,故可用“尿糖试纸”测定之。有时漏出液混有血液,系列化测定难于确诊,故可采用红细胞计数法,比较漏液与血液的血球计数来判定。不过确切的诊断仍须依靠特殊检查方法:颅骨 X 线平片可以了解有无跨过鼻副窦或岩骨的骨折;CT 扫描有助于发现有无气颅,并通过窗位调节观察颅底骨折;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可采用 1311 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ISA)、99mTc 或 169Yb-DTPA 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行脑池造影,观察漏孔部位或采用水溶性造影剂(Metrizamide)注入蛛网膜下腔,在透视下调节病人体位,使造影剂进入脑底部脑池,然后行颅底的薄层 CT 扫描以显示漏孔部位。【治疗措施】因颅底骨折而引起的急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愈,仅有少数持续 3〜4 周以上不愈者,始考虑手术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般均采用头高 30°卧向患侧,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孔处,以利贴附愈合。同时应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限制液体入量,适当投给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Diamox),或采用甘露醇利尿脱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