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的基本内容、流程及要求展示是“3——15”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展示是否充分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巩固基础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践过程中,许多老师对展示的基本内容、流程和要求存在不少困惑,本文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供老师们讨论和参考。一、展示与传统教学提问的区别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将过去的提问改成每组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回答问题,板演结束后,教师直接点评,以讲授代替点评,造成课堂的传统回归。有的老师把展示形式化程序化,认为展示不如提问快捷、方便。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讲评费时费力,不如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直接、全面、深刻,影响了课堂效果。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和做法混淆了“3——15”下的展示与传统教学中的提问。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环节,展示既有着传统提问所具有的督促检查功能,更有着许多提问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① 从信息传递内容上看,提问是任课教师对上节课讲授知识掌握程度和效果的检查,是为了巩固旧知;展示则是学生对预习成果的展现,是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和效果的体现,是为了学习新知。②从信息传递过程上看,提问检查的知识传递渠道是单向的,老师是提问检查者,学生是被检查者,问题回答者面对的是老师,与其它学生关系不大,学生——>教师的信息流向是单向的,学生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完全被动的,存在极大的不自愿性。而展示的知识流动渠道是多向的,首先是小组内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组内交流,其次展示人对教师预设的问题或学生自主学习中问题进行回答,并将预习中碰到的困惑呈现给教师,要求老师在疑难点拨环节予以解决,最后,教师和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点评者也成了展示者),学生据此纠错或巩固。上述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多向的,是一个多维立体的传递过程,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既是被检查者,又是问题提出者、点评者和讲授者。③ 从信息传递的参与者及其感受来看,展示的参与面远比提问要广。提问过程中,被提问者数量取决于教师,学生的参与面不大,学生对提问的态度是消极的,处于本能抗拒的地位。而展示环节注重的是全员参与,通过不同的展示形式实现人人展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展示者有一种自我满足感。④从信息传递的性质上看,提问是对过去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按教师的讲解回答问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存在疑问说明教学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