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的?传播的介质有哪此?声音传播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什么是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二、自学教材三、互助学习: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以 形式传播。2、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和 , 不能传声;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快慢还与 有关。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被 回来的现象。要听到回声的条件是 。四、老师点拨五、训练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词中,声音是由 、 和 振动产生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4、一首名为《小儿垂钓》的诗中写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 中传播。临街的房屋人们都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古代的侦察兵为能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推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对此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大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此”,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六、学后反思1.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一、本节应掌握的内容1、人耳的结构及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骨传导?什么是双耳效应?二、自学教材三、互助学习 1、人耳由 组成。 2、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3、声音由 传到听觉神经,再传到两耳的。 4、双耳效应是人的两耳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