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与实践题目: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老师职称:评语及成绩:指导老师:日 期: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目录1 课题简介 1课题讨论背景 1 1.2 国内外讨论现状 1 1.3 本课题讨论内容 1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 2.1 设计方案论证 1 2.2 系统结构及主要参数确定 1 3 软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 2 3.1 硬件电路设计 2 3.1.1 基本原理 2 3.2 软件电路设计 3 3.3 软硬件电路调试 3 3.4 调试结果分析 3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1 7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 课题简介1.2 国内外讨论现状1.3 本课题讨论内容本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建立一个烧结混合料制粒粒度分布预测模型,并确定混合制粒的最佳湿度,进而提高制粒效果,达到强化烧结的效果。讨论的内容包括:查阅有关的资料,结合前人制粒实验数据,确定能够表征烧结混合料制粒特征的参数;采纳神经网络建立铁矿石制粒效果预测模型,其输入参数为混合料的制粒特征参数,输出得到混合料的制粒效果,并找到合适的操作参数,利用前人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方案论证根据国外的讨论现状,数学建模方法有基于制粒机理的数学推导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拟合计算。预测制粒粒度分布,首先要确定对制粒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铁矿石的物理特性包括的参数较多,难以全部作为模型的输入。有必要找出决定性因素或找到一个包含主要影响因素的表征参量。预测模型必须包含原料制粒特性的信息,才能对原料性能进行聚类分析。目前国外的建模讨论,主要是以原料粒度分布,加水量为模型输入。文献中记载的制粒模型,几乎没有涉及到操作参数的变化。往往是以工艺参数为恒定值,通过改变原料条件对制粒效果进行讨论。这样简化了模型的输入,有利于建模讨论的进行。但是假如要将预报模型结合到实际生产中,用以指导生产实践的进行,应包括操作参数的调整,以期得到最佳制粒效果。混料粒度分布将作为模型的输出参量。2.2 系统结构及主要参数确定图 2.1 铁矿石原料吸水示意图 为了使水份能吸入铁矿石粉中而铁矿石粉又不掉落,采纳底部方有滤纸和滤网的圆柱事故那来装铁矿石试验装置如图 2.2 所示: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 2.2 湿容量测量装置 测量装置由 U 型水糟,电子天平和试样管(直径为 56mm)组成。测量步骤: ① 把天平读数清零,然后在试管内装入 200g 铁矿粉,把装有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