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②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③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进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进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4、“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城镇化的轨迹为拉长的 S 形曲线 ,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 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5、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城市无限制进展 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限制城市的自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机构管理) 3、城市经费可以从房租中获得(经费)4、城市是会进展的,当其进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进展的)5、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绿地)6、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进展阶段: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理念: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进展阶段: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1920 年巴黎;第二代卫星城为半独立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1928 年伦敦、瑞典魏林比;第三代卫星城为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1960 年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1970 年东京。7、《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的主要内容:四大城市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