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技术一、防御性驾驶概念什么是防御性驾驶呢?防御性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背景知识介绍在国外:1952 年,防御性驾驶培训最早由美国人哈罗德•史密斯开发,经过快速的发展,已有过半数的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采用了防御性驾驶培训。如:联邦快递,埃克森美孚,强生等全球著名企业。他们的司机在上岗前都要经过防御性驾驶培训和评估,并且每隔三年还要做一次加强的培训。在中国大陆:防御性驾驶是个“舶来品”,有一个从“引进”到“接受”,再到“推广”的过程,一般认为起源于本世纪初。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二、防御性驾驶核心理念安全第一:一切行动以生命健康安全为核心目标,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避免主动引发事故,不被动卷入事故,实现零事故。预见风险:在开车过程中,公路上随时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对道路、车辆、行人等诸多情况随时做出判断,提前做好风险预见,实施避险措施。提前应对:提前检查车辆,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预防、准备,避免紧急情况的出现。文明行车:控制不良情绪,避免攻击性驾驶行为,追寻行人先行,友好对待其他交通参与者。三、防御性驾驶技术道路运输驾驶员在每天的驾驶过程中,要进行成千上万次操作,每一次驾驶操作时间虽然只有几秒,但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驾驶员进行的每一个操作都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观察与感知、分析判断、决策、采取行动。观察与感知所谓观察与感知能力,即驾驶员通过感知器官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要素及特性在头脑中所做出的反映,是人的察、感觉系统对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对一个驾驶员而言,观察与感知能力的强弱与其感觉灵敏度、驾车经历、行车经验等因素有关,对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是安全行车的认识基础。(1)观察要足够远驾驶员需要观察足够远的道路上的交通状况,确保前方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制动或避让。具体距离依据实际车速而定,例如在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