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修改-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973 年 6 月,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程度并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的量化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 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 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化。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 50%。当超过 50%时,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马丁•特罗的《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文中,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阐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普及”阶段过渡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以毛入学率为指标,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并且对每一阶段的量的变化都给出了具体的规定。他提出了三方面的数量指标:“成长率”———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巨大化”———高等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在校率”———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占适龄人数的百分率。接着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发展观出发,剖析了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在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所存在的“质”的变化。他认为,伴随高等教育对象从少数精英向大众化过渡,直到普及化的发展进程,在观念上,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转变为“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和全体人的“一种义务”。在目的和功能上,从“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可编辑修改-性”,培养政府和学术精英转向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在高等教育系统方面,学校类型从单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演变为包括全日制、部分时间制、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多种办学模式共存的多样化系统,学生的学习经历,从“住校的不间断学习”趋向延迟入学,时学时辍的现象增多。师生间原有的亲密关系逐渐淡化。学术标准从共同的高标准趋向多样化。课程从高度的专门结构趋向“灵活的模块化”,并逐渐淡化...